产教融合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项目简介

2025年08月21日 11时35分54秒

一、工种实训项目简介

实践赋能成长,实训铸就精英

工种实训作为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以现场实操为载体,助力学生锤炼专业技能、涵养职业素养,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桥梁。

实训内容与培养模式

核心工种:涵盖砌筑工、钢筋工、模板架子工、抹灰工等传统工种,同步融入智能建造前沿技术实训

教学特色:采用“理论精讲 + 实景实操” 双轨模式,深度解析施工全流程、技术规范及安全准则,着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合作高校与覆盖专业

校外合作院校: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覆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

校内实训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二、学历提升项目简介

自考赋能未来,学历成就梦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融合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的高等教育形式,为学子搭建灵活高效的学历提升平台,助力实现学业进阶与职业发展的双重突破。

办学模式与管理保障

多元教学形式:采用校外教学点集中面授、学生自主学习、专业主办学院精准指导、线上助学平台辅助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规范管理体系:教学点选派具备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继续教育干事,全面负责学习辅导与日常事务;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全程监控助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与评估,确保培养质量。

合作院校及开设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管理(材料与建造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艺术

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等

办学成果:截至今年,已累计助力2000 余名学生成功获取本科学历,用扎实的教学质量书写学历提升的成长答卷。


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考核项目简介

书证融通育人才,技能赋能筑未来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其中 “1” 为学历证书,是职业教育学业水平的凭证;“X” 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直接体现。该制度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书证融通,让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培训模式与实施

材料与建造学院创新采用“线下集中培训 + 线上持续练习答疑” 的双效联动模式,全方位助力学生备考,提升技能水平。

证书类型与成果

涵盖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施与管理、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注塑模具模流分析及工艺调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取得成效我院已有500 余人成功取得相关证书,过关率高达 80% 以上,充分彰显了培训质量与学生的扎实技能。


四、人社系统工种培训及鉴定项目简介

聚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依托人社部门权威认证体系,为高校学生搭建职业能力提升的优质平台。

培训工种与教学特色

覆盖领域:涵盖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工程测量员、电工、焊工等建筑工程类工种,以及茶艺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智能硬件装调员、电子商务等多领域技能培训

教学优势:由行业资深专家与技术骨干亲自授课,培训内容深度对接岗位实际需求,采用“理论精讲 + 实操演练” 一体化模式,确保学员练就扎实技能

证书价值与成果

权威认证:考核合格者可获人社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国通用、含金量高,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生成果:已培养学员取得砌筑工(高级)、钢筋工(高级)等证书,为职业发展拓宽路径


五、住建系统职业培训项目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力量,其职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把控、施工安全保障、建设进度推进及成本有效控制。

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帮助从业人员扎实掌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全面满足工程施工管理的岗位要求,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模式,兼顾灵活性与实效性,主要面向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园林绿化等领域的施工现场从业人员,以及毕业年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培训与考评工作,覆盖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土建施工员、土建质量员、市政施工员、市政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等。

取得成效我校于2020年底获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成为其认定的培训及考核单位。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学员已达3500余人次,为我省建筑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力支持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六、水利系统项目简介

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提升行业从业者专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水利水电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工程安全与效益具有关键意义。

培训方式:为切实满足行业需求,我们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通过案例研讨、现场模拟等形式强化技能应用,双线联动全方位助力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跨越式提升。

培训历程:作为经市职改办于2003年4月正式批准的市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我校十余年来深耕培训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行业资源。截至目前,累计培训量已突破 90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扎根一线的技术骨干,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取得成效:针对行业重点需求,衍生出一系列特色培训项目,包括水利水电行业“安全月”专项培训、“质量月”专题培训、“防汛抗旱”实战培训等,精准对接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为行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七、乡村工匠培训项目简介

乡村建设工匠是指在乡村地区从事房屋建造、修缮、公共设施建设、传统建筑修复等建设类工作,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他们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既熟悉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材料和民俗文化,又能将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建设规范结合,在推动乡村宜居宜业、美乡村建设、传承乡村建筑文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覆盖领域:乡村建设工匠的工作覆盖乡村建设的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农房建设与修缮、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传统建筑修复、乡村风貌塑造、小型基础设施施工等。

遴选情况:根据《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报送绵阳市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机构名单的函》,我校凭借过硬的资质和完善的条件,成功入选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机构。

取得成效:2025年7月1日,平武县首届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正式启动。此次培训由平武县住建局、平武县人社局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方紧密协作举办,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式开展,为期5天。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赢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可,还得到了住建局、人社局的一致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下一条:建筑工程学院赴平武县调研乡村村落保护与乡村工匠培育工作